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 通知指南 > 闵行区2025年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“揭榜挂帅”需求榜单(第二批)申报通知

闵行区2025年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“揭榜挂帅”需求榜单(第二批)申报通知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 |栏目:通知指南 |浏览次数:26

为深入贯彻《闵行区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意见》文件精神,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,调动社会潜力,优化科技攻关项目组织机制,推进闵行区产业关键技术突破,上海市闵行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特发布2025年度闵行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“揭榜挂帅”需求榜单(第二批)。有关事宜通知如下:

一、组织方式

项目组织按照“揭榜挂帅”方式实施,由区科委向社会发榜公布,征集揭榜方,并对揭榜项目组织评审。择优确定揭榜团队。

二、揭榜条件

1、本批“揭榜挂帅”需求榜单(详见附件1),面向高校、科研院所、企业等,对揭榜方不设行业门槛限制。所申报项目的知识产权明晰,归属或技术来源正当合法,不存在知识产权失信违法行为,且具有项目实施的基础条件和保障能力。

2、揭榜单位和科研团队应遵守科研诚信管理要求,需承诺所提交材料真实性,揭榜单位应当对申请人的申请资格负责,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,不得提交有涉密内容的申请材料。

三、揭榜流程

1、本次榜单张榜公告时间为2025年11月3日(周一)至12月2日(周二)

2、揭榜单位填写《闵行区“揭榜挂帅”项目申报书》(附件2),书面材料打印并加盖公章后,送至闵行区剑川路940号F幢420室,电子版申报材料及汇报PPT同步发送邮件至。书面材料采用A4纸双面打印,一式八份,须签字盖章齐全,使用普通纸质材料作封面,不采用胶圈、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。电子版材料需确保与书面材料内容一致。材料受理日期为2025年11月21日至12月5日(早9点至晚16点)

3、本批“揭榜挂帅”项目由专业机构后续开展受理、评审等工作,通过会议评审方式对揭榜项目进行择优遴选。评审事宜,另行通知。

附件 1

2025 年度闵行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 “揭榜挂帅”需求榜单(第二批)

一、基于人工智能的装备鉴定评估平台研制

 一)研究目标

面向我国航空航天装备高效、精准鉴定评估的迫切需求,研 究智能化评估算法、多模态数据融合处理、体系化评估方法与数 字化模型等关键技术,研制支持火箭、卫星、无人机等多类装备 的智能化鉴定评估平台,实现装备状态多维度精准感知、故障预 警、效能评估等功能,显著提升装备鉴定评估的科学性、精准性 与效率。

 二)技术指标

1 )支持至少 3 类评估对象(单装备、多装备、装备体系) 和 4 类业务场景( 离线、快速、实时、仿真);

2)评估算法置信度≥85%,支持多算法协同调用与动态组合;

3)支持 UDP 、TCP、PDXP 等协议接 口;

4)支持至少 5 种数据模态( 文本、图像、音频、视频、传 感器数据)的采集与解析,跨模态数据关联准确率≥85%;

5)数据预处理方法覆盖标准化、异常识别、缺失值填充等, 每类方法不少于 8 种;

6)支持实体样机在典型任务场景(如故障模拟、效能评估) 中的实时在线评估,任务完成率≥95%;

7 )评估流程自动化覆盖率≥80% ,评估报告自动生成时间≤10 秒;

8)对典型评估任务的自然语言指令意图识别准确率≥95%

9)提供低代码/无代码知识固化引擎,支持可视化流程编辑、 自然语言规则录入;

10)评估精度与效率

a )装备故障预测准确率≥85% ,误报率≤10%;

b)装备效能评估误差率≤15% ;  c )装备可靠性评估置信度≥85%; d)评估报告生成完整度≥95% ;  e )评估任务调度成功率≥99%;

f)评估结果可解释性,提供评估过程追溯功能,追溯完整度 ≥90%

  )交付物

1 )基于人工智能的装备鉴定评估软件系统 1 套,含全部源 代码及产品配套文档;

2 )数字样机 1 个,支持典型装备的仿真评估演示;实体样 机 1 套(含硬件平台、传感器及通信接 口);

3)第三方测试报告 1 份,涵盖功能、性能、安全性等;

4) 申请发明专利 1 项,软件著作权 2 项,知识产权归需求 方所有

  )完成时间:不晚于 2027 年 12 

 五)项 目总投入:不超过 1000 万元

基于轮式双臂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感知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

 一)研究目标

面向 3C 制造与现代物流场景需求,开展轮式双臂机器人基 础运动控制、单/双臂操作协同、视觉/力觉感知集成、升降及末 端执行机构设计等关键技术研究,研制智能化、模块化、数字化、 灵巧化的相应核心功能模块,为开发具身智能轮式双臂机器人整机提供技术支撑。

 二)技术指标

1)基础运动控制模块

a )移动速度控制精度:在 DC48V 电源下,实现机器人底盘移动速度可调控范围≥0.5–1.5m/s ,速度波动率≤5%;

b)定位精度提升:基于 SLAM 算法 ,实现静态环境下的绝 对定位精度≤±10mm , 动态环境下的相对定位精度 ≤±5mm;

2)单/双臂操作协同模块

a )单臂负载能力:在臂展≥620mm 条件下,末端执行器最 大负载≥3kg ,重复定位精度≤±0.1mm;

b)双臂协同负载:双臂协同作业时最大负载≥5kg ,双臂运 动同步误差≤±0.5mm;

3)视觉/力觉感知集成模块

a )视觉定位精度:基于 RGB-D 相机,实现工件识别定位精 度≤±0.5mm ,识别成功率≥98%;

b)力觉反馈精度:六维力传感器测量精度≤±0.1N ,力矩测 量精度≤±0.01Nm;

4)升降机构及末端执行机构模块

a )升降范围:升降机构行程≥400mm ,升降精度≤±1mm, 升降速度可调范围 5–20mm/s;

b)末端执行器切换时间:实现末端执行器快速拆换 ,单次 切换时间≤10s ,重复定位精度≤±0.1mm;

  )交付物

1)实物成果

a )集成运动控制算法的嵌入式控制板卡 1 套,包含驱动器、 编码器及调试接 口;

b)双臂协同控制原型系统 1 套,包含机械臂控制器、同步 控制柜、负载测试平台;

c )多传感器集成模块 1 套,包含 RGB-D 相机、六维力传感 器、数据采集板、标定工具;

d)升降机构原型 1 套(含电机、导轨、控制器)、快速换接 末端执行器模块 2 套(含夹爪、锁付工具);

2)开发代码

a )完整的运动控制源码(C++/Python ),包括速度控制模 块、定位算法模块、转向优化模块等,附带 API 接 口文档 和测试用例;

b)双臂协同规划与控制算法源码(ROS 环境),包含轨迹优 化、碰撞检测、力控模块等,提供仿真模型和集成指南;

c )感知融合算法源码( Python/C++ ),包含视觉识别、力 觉反馈、数据融合模块,支持 ROS/OpenCV 集成;

d)升降控制与末端切换控制源码(嵌入式C),包含位置控 制、力矩保护、通信协议等;

3)知识产权

a )申请发明专利 4 项、实用新型专利 2 项、软件著作权 2 项,知识产权归需求方所有;

b)技术文档 4 套 ,分别为:基础运动控制技术设计文档 1 套 ;机械设计图、电气原理图及算法说明手册 1 套 ;传 感器选型与集成规范文档 1 套 ;三维模型、工程图及装 配工艺文件 1 套;

4)符合上述技术指标要求的有资质的第三方测试报告

  )完成时间:不晚于 2027 年 7 月

 五)项 目总投入:不超过 600 万元

三、面向非标场景的多目标优化机械臂研制

 一)研究目标

面向非标智能洗车场景需求,研究多目标优化的机械臂系统 设计、高精度接触控制等关键技术,研制高性能、高可靠性、接 触式多关节机械臂系统。实现多车型自适应清洗能力,支持无人 蒸汽清洗作业,并在真实复杂半开放环境中实现可靠、安全、合 规的全程自动化作业。

 二)技术指标

1)机械臂自由度:6 轴,末端负载:≥5kg,工作半径:≥1.8m, 防护等级:≥IP65 ,工作温度:-20℃ ~ +45℃ , 环境湿度:95%  RH(无凝结);

2 )性能:末端线速度:2m/s ,重复定位精度: ±0.1mm, 绝对精度(定位&轨迹):±3mm;

3)可靠性:工作寿命 MTBF:≥30000 小时,撞击要求:机 械臂本体抗撞击能力≥50N(垂直于臂身表面,点接触撞击);

4)通信更新率:TCP/IP 250Hz 或 EtherCAT ≥500Hz

  )交付物

1)单套硬件:机械臂本体、机器人控制器/控制柜、示教器;

2 )单套软件:SDK 开源代码、通信单元;

3 )文档资料:3D 模型、2D 图纸、用户手册、分析报告、 第三方测试报告;

4)交付样件 4 套(硬件、软件、文档)

  )完成时间:不晚于 2026 年 9 月

 五)项 目总投入:不超过 118 万元

四、基于不锈镁合金的卫星均温板 SLM 成型技术研究

 一)研究目标

面向卫星热控系统中关键部件的轻量化需求,开展基于 SLM 技术的不锈镁合金成分研究,研制耐液氨不锈镁合金体系,开发 基于不锈镁合金的均温板构件 SLM 成型关键工艺,完成均温板在 液氨工质环境下的腐蚀性能验证,实现卫星用均温板的减重和短 流程制造目标,支撑我国卫星互联网星座快速组网,服务国家重 要需求。

 二)技术指标

1)不锈镁合金粉末粒径 40-65μm;

2 )SLM 不锈镁合金均温板成形尺寸≥ 150mm×150mm×5 mm ;表面粗糙度 Ra≤3.2μm ,致密度≥99.5 %;

3 )均温板内部结构参数: 采用菱形晶格结构 ,单元尺寸5mm×5mm×5mm ,杆径≤2mm;

4) 同等整体结构尺寸设计下,SLM 不锈镁合金均温板相比 铝合金均温板减重≥20%以上;

5 )SLM 不锈镁合金均温板(打印抛光态)在液氨中的腐蚀 速率≤0.15 mg/cm²·day,具体测试条件为:在液氨常温和饱和压 力中浸泡 7 天,无需更换液氨介质;

6)交付件的尺寸、重量、致密度的偏差范围≤±5%

  )交付物

1)适用于 SLM 的新型不锈镁合金材料 1 种;

2 )SLM 不锈镁合金均温板 3 个;

3)关键技术研究报告 1 份;

4)腐蚀速率第三方测试报告 1 份;

5 )申请国家发明专利 3 项 ,知识产权归需求方和揭榜方共 同所有

  )完成时间:不晚于 2027 年 12 

 五)项 目总投入:不超过 400 万元

五、基于生物基材料的高性能聚酰亚胺膜制备关键技术研究

 一)研究目标

面向 5G 通信、微电子、柔性电子以及新能源领域的绿色应 用需求,开展生物基木质素(Lignin)性能以及基于木质素的高 性能聚酰亚胺膜制备关键技术研究,开发生物基黑色聚酰亚胺材 料关键合成工艺,研制高拉伸强度、低介电常数、低介电损耗、 低成本的新型黑色聚酰亚胺薄膜,为未来低碳环境下的信息产业 提供有力支撑。

 二)技术指标

1)黑色聚酰亚胺薄膜尺寸:10cm×10cm ,厚度≤50μm;

2 )拉 伸强度≥110MPa , 断 裂 伸 长 率 ≥15% , 弹 性模 量 ≥1.7GPa;

3)绝缘强度≥130kV/mm;

4)介电常数≤3.4 ,介电损耗值≤0.005;

5)黑度值 L*≤35(分光色差仪检测)

  )交付物

1)符合上述性能要求的黑色聚酰亚胺薄膜样品 4 份;

2 )所交付样品的制作流程工艺包和实验底稿;

3)关键技术研究报告一份;

4)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测试报告

  )完成时间:不晚于 2027 年 1 月

 五)项 目总投入:不超过 409 万元

六、面向高端透平产品的智能化编程及仿真关键技术研究

 一)研究目标

面向高端透平产品加工过程超前仿真、加工过程数字孪生以 及智能化编程需求,开展透平产品智能化编程及仿真关键技术研 究,研制用于透平产品超前仿真数字孪生加工过程管控系统和智 能化 CAM 编程软件,实时采集加工过程中加工设备的工况信息, 可视化展示加工过程运动状态和过程重要数据,实现基于生产场 景的数控加工超前仿真,以及透平复杂零件基于五轴车铣复合加 工中心快速编程,提高程序质量和加工效率。

 二)技术指标

1)超前仿真系统模块

a )实现刀具尺寸、刀具补偿防错功能:实时采集机床刀具 长度、直径等参数以及刀补信息,仿真系统自动校验刀具 参数,检测偏差≤0.01mm;

b)支持不少于 5 种国内外主流数控系统解析,包括但不限 于 FANUC、SIEMENS 、HEIDENHAIN 、科德、华中;

c )超前仿真响应:可自定义超前 NC 行数,最大支持 5000 行;

d )加工过程过切及碰撞检测:实时检测产品过切与碰撞, 检测精度≤0.1mm;

e )疾速仿真功能:  支持 1 分钟内完成不少于 10000 行 NC 程序仿真;

2)加工过程数字孪生系统模块

a )实现五轴车铣复合中心、立车等设备加工过程的数字孪 生;

b)支持不少于 5 种数控系统通讯,包括但不限于西门子 840D、 西门子 One、海德汉、FANUC 等;

c )数据采集:支持采集不少于 5 类数据类型,包括加工坐 标、刀长、刀补、加工程序、主轴电流等,最高采样频率 10kHz;

d )同步展示加工状态 ,实现远程生产监控:实时同步真实 加工状态,同步误差≤1s ,支持办公室内远程监控多车间 设备;

3)透平产品智能化 CAM 编程软件

a )铣削模块:支持不少于 20 种透平类复杂曲面及通用特征  自动识别与智能编程,覆盖轮、盘、孔、型腔、槽等特征; 车削模块:支持基础车削及卧式五轴加工中心的摆动车削。

b) 自动推荐加工参数:导入三维模型自动生成加工程序, 数控编程工作量减少≥90% ,编程效率提升≥5 倍;

c )后处理技术:支持车床、铣床、五轴加工中心等机床的自 由配置,配置兼容类型≥10 种;

d)仿真模拟:支持实体几何仿真、NC 文件仿真和刀轨仿真

3 种模式

  )交付物

1)关键技术研究报告 2 份;

2)8 套自主开发的国产超前仿真数字孪生加工防错系统;

3)1 套国产透平产品专用一体化 CAM 编程软件;

4)符合上述技术指标要求的有资质第三方测试报告

5)2 项软件著作权,1 项专利,知识产权归属需求方所有

  )完成时间:不晚于 2027 年 12 

 五)项 目总投入:不超过 300 万元

七、大功率高参数空气透平关键技术研究

 一)研究目标

面向压缩空气储能行业中大功率高参数空气透平多工况的 运行需求,研究不同顺序开启以及小流量工况下的阀门内流动特 性及振动特性,频繁启停工况下空气透平厚壁部件强度、疲劳损伤分析以及数字孪生体等关键技术,实现大功率高参数空气透平阀门的高效灵活、厚壁部件安全可靠,有利支撑我国新型电力系统 建设。

 二)技术指标

1 )可靠的阀门动态流动计算方法以及流固耦合计算分析, 阀门压损(设计工况)小于 1% ,控制阀门噪音噪声≤85dB(A);

2 )完整的空气透平疲劳寿命计算方法以及数字孪生体,30 年寿命次的启停次数≥25000 次

  )交付物

1)关键技术研究报告 2 份;

2)空气透平阀门动态流动分析系统 1 份

3)空气透平厚壁部件强度及寿命分析系统 1 份

4)符合上述技术指标要求的有资质第三方测试报告

5)申请发明专利 4 项,发表论文 5 篇,知识产权归需求方和 揭榜方共同所有

  )完成时间:不晚于 2027 年 12 

 五)项 目总投入:不超过 200 万元

八、面向燃气轮机多级燃烧系统的稳定燃烧关键技术研究

 一)研究目标

面向燃气轮机多级燃烧系统的稳定燃烧需求,研究多级火焰 结构热声不稳定特性、多级火焰传递函数和多级火焰燃烧系统中 热声振荡发生的一般性机制,研制适用于燃气轮机的多级燃烧系 统热声振荡分析及预测技术,实现燃气轮机多级燃烧系统中热声 振荡稳定可调的效果。

 二)技术指标

1 )与标准声源实验相比 ,所采用的多级火焰燃烧热声振荡 信号测试方法其频率信号误差< 5% ,声压幅值信号误差≤10%

2 )基于已有 F 级全温常压全尺寸燃烧试验平台( 可容纳火 焰筒直径≥250mm ,火焰筒长度≤1000mm ),完成多级火焰燃 烧室受迫条件下热释放率、OH 基火焰图像及压力脉动的同步测 量,OH 基火焰最高拍摄频率≥2000Hz ,热释放率最高采集频率 ≥10000Hz ,脉动压力最高采集频率≥10000Hz

3)基于已有 F 级全温常压全尺寸燃烧试验平台 ,完成多级 火焰燃烧室火焰传递函数的非线性特征测量 ,入口扰动幅值≥3 个,燃烧器出 口最大流速≥50m/s ,入口最高温度≥400℃

  )交付物

1 )多级火焰燃烧试验段设计报告,多级火焰燃烧实验件实  物及试验方案设计报告,多级火焰结构热声不稳定特性试验报告, 火焰传递函数测量研究报告,多级火焰热声振荡控制技术方案报  告

2)热声振荡数据处理程序 1 套

3)符合上述技术指标要求的第三方测试报告

4)发明专利 2 项,论文 2 篇,知识产权归需求方所有

  )完成时间:不晚于 2026 年 12 

 五)项 目总投入:不超过 200 万元

来源:上海闵行

上海产业政策服务中心

政策服务部:方主任

电话-微信:15618903837

*本文发布的政策内容由上海产业政策服务中心整理解读,如有纰漏,请与我们联系。

上海产业政策服务中心权威的政策辅导+园区招商平台

政策扶持:指导企业申请各类政府专项补贴资金,包括上海科委,经信委,发改委,商务委和各区部门政策资金项目。专业规划,重点申报,确保立项,获得扶持资金。

园区招商:上海市级园区,直招企业入驻,签订扶持协议,落实企业退税,安排人才落户,土地厂房免租。鼓励人才创业,0元注册公司,免费提供地址,辅导申报创业政策补贴资金。

Copyright © 2002-2030 上海科创政策服务 版权所有
电话:15618903837 地址:上海市徐汇区漕宝路650号1栋1108室 备案号:沪ICP备19002494号-5